村民基本都是雇佣劳工。
现两年过去了,已经基本看不到人口密集的农场了,马棚也基本都空了。
反倒是车库和飞机跑道近乎普及了。
村庄里面和周围活动的居民再次变少了,大部分村庄根本看不到人影了。
只有周围耕种播种妥当的土地,表明这里仍然有人生产。
原本生活着几百人的村庄,现可能就剩下几户人家了。
原本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农场,甚至很可能只剩下一家人,只剩下农场主自己一家了。
朱靖垣心中感慨的同时,也下意识的回忆自己看过的数据。
大明本土的机械生产能力真的是非常强大。
自己设计出了成熟柴油机和农业机械,经过了实际的检验之后,它们本土市场上铺开的速度是非常快的。
论是民间的农场主,还是皇庄的农场经营者,都迅速的采购了这些农业机械。
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大明本土中原地区,从畜力到机械化的过度速度非常快,短短几年时间就进入了收尾阶段。
与此同时,过去的几年里面,大明本土主要城市的建成区规模,也都膨胀了一圈。
这中原的大平原上表现的尤为明显。
但是进入了江淮省的范围后,这种趋势反而略微减缓了。
这里出现了大量的小城镇。
朱靖垣早就知道,相对富裕的地方,才能够搞大规模的分散的小城镇。
因为当地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和资源,才能人口相对分散的情况下,为基数较小的居民点提供质量相对较高的基础生活设施和服务。
以前的南直隶,现的江淮省,它的中南部地区,是全世界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地区。
传统的大明人,对土地和故乡的执念很深。
就算是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,江淮地区的富商们开设工厂的同时,很多人仍然会保留或者投资传统的土地和农场。
这促进了江淮省中南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,很多乡镇上就有各类大大小小的民营工厂。
到了县城这一级别的时候,各种中等规模工厂就遍地开花了。
到了府城级别的时候,很多大府的地方产业,已经能够做到全大明领先了。
反倒是到了省城的级别,城市的规模相比下属的府城和内陆省城,却没有太大的优势。
应天府作为国都,但是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和苏州、松江都同一水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