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百二十章庞大的地盘(1 / 4)

几天后,麦天成拿着厚厚一沓资料来见杨乾。

当拿到资料后,杨乾眼前顿时一亮,文本公式简洁明了,思路有条路,不散乱。

全篇读下来,不说十全十美,但也可圈可点,还有一些地方不够完善,有些小瑕疵,倒也无伤大雅。

麦天成的论调其实很简单,如此平原不耕种那是一种天大的浪费。

第一:好地不耕种,就是犯罪。

第二:君上耗费无数钱粮打下高句丽,如果五郡不能持续反哺云通,那打下高句丽有什么意义。

不得不说,这老刘的第二条彻底说到杨乾的心坎里面。

第三:恢复百姓们的行业,不能全部沦为佃农。

经过麦天成的了解,高句丽的制陶业、冶铁业、炼铜业、鎏金、金银器制造业、糅漆业、纺织手工业、造船业等等众多产业未必有中原发达,可也包含了自己的特色。

经过统计建筑业是高句丽社会最具特色的行业,高句丽的建筑并不是因为宏伟而有特色。

而是建造山城,石城而闻名。

在中原,几乎所有的城池,都是三合土或者是三合土加上青砖之类的,极少用到石头,除非是因地制宜。

但高句丽的城池却是用石头堆砌而成,所以有可以借鉴的地方。

可惜的是,因为是石头,所以城池的规模几乎都不大,甚至如果没有去打理,一两百年的时间就会消失的连遗址都找不到。

最让杨乾心惊的是,这里竟然有铜矿,现在自己可是非常缺铜,超级超级缺。

第四:官吏治理下的百姓,应该一视同仁,绝对不能做出轻视扶余人等现象,不然会放缓融合进度,甚至会产生暴乱。

第五:玄菟和辽东平原水脉丰富,应该在轮作的时候,考虑大面积种植水稻。

第六:租赁各种农耕机械,培养本地的匠人。

总结:当我们把所有东西带进来后,让所有人都学会了,他们也就变成了夏国人。

麦天成可不是白痴,明白君上的疑虑,想要防止他们叛乱,只需要让这里的百姓富庶起来,有了牵绊就不会再有叛乱。

翻到后面几页,都是针对一个个的提议进行的可行性报告。

杨乾深吸一口气,扬了扬手中公文诧异道。

“你一个人写的?”

这时麦天成才憨憨一笑道“那不是,不光有下官的主意,还有其他县内官员的提点。”

杨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