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 言多必失(3 / 4)

元鼎二十二年,三月。

出了孝期。

旁系的诸侯王离京,类似淮安王这等,从前不受宠的皇子,却被留在京中。

稍一细想,大概能明白元鼎帝的打算。

随着皇后与太子离世,元鼎一朝的嫡系算是断了传承。

相较而言,其余的皇子和妃子,全都回到相同的起跑线上。

淮安王将一切看在眼里,想起迎娶王妃时,那个看似光怪陆离的梦境。

心下不由火热。

可在封地多年,终是让他养成了一副沉稳的性子。

言多必失,做多必错。

在淮安王看来,维持现状才是最能明哲保身的做法。

相较而言,其余皇子就没有这份稳重了。

他们察觉到有望争嗣,大肆接过大臣们抛来的橄榄枝,迫不及待地宣示自身影响力。

殊不知,他们的做法,在元鼎帝和老臣眼中,恰恰成了目光短浅,毫无成算的表现。

元鼎二十二年,八月。

先后又有三名皇子,因为触犯了律法,被除爵夺位。

元鼎帝的身子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、苍老。

这一回,他不再请求仙道,甚至放弃了对丹药的渴求,坦然接受生老病死。

朝堂**为之清明,老臣大为宽慰,知道那个英明神武的陛下又回来了。

私下里,关于立储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
那些侥幸未卷入巫蛊祸乱的,心思立即活络了起来。

未央宫。

元鼎帝翻阅着底下人呈上的,关于各皇子的情报。

最后,他的目光停在了“淮安王”。

“生母赵才人,迎娶王氏女。”

看到王氏女,元鼎帝陷入思索。

遥远的记忆里,关于“献鼎”的片段涌上心头。

说来也巧,他这元鼎的“鼎”,正是来自献鼎的福瑞。

自从被方士背叛,元鼎帝对这神仙之说,一贯是厌弃的,尤其是那些欺君瞒上的小人。

至于献鼎,看似微不足道,却又是唯一贯穿元鼎一朝而没被戳穿的,作为功臣的王家也没有恃宠而骄,恣意妄为。

是以,在元鼎帝心里,原本只有六十分的王家,在那帮方士的衬托下,硬是衬托出了九十分的好感。

连带着身为女婿的淮安王,都因此受益,让元鼎帝对他平添了些许好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