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9章 人杰(1 / 5)

“爹!”

“您的意思我明白,但宛平和大兴两县的差距历来也不算大。”

“白石书院那边也有记载,童生试之时,宛平那里相对好一些,然而,秋闱乡试和春闱会试之中,举人和进士以大兴居多。”

“宛平和大兴都是天子辇毂首善之地,两县的生员名额都是二十五人左右!”

“上一次童试,宛平县三百一十多人,大兴三百八十多人,录取来说,宛平有优势,也非很大。”

录取名额!

童试的生员秀才,国朝都是有定制的,府、州、县根据富庶程度,人口多寡,都有不同。

这一点秦钟也是了解的。

自隋唐以来,科举已经数百年了,自然有一套完善的运转机制,童试的最终名额,乡试的最终名额,进士的最终名额都是固定的。

纵然有波动,也是在那个数值上下波动很小范围。

白石书院那里都有详细记载。

青园先生也和自己说过,果然没有名额限制,那么,录取的秀才就多了去了。

也不会出现那些白发苍苍都没有入学的读书人!

宛平和大兴比较特殊,是天子脚下之地,自然特殊,位列大一等入学之地,名额都有二十五人左右。

而其余的大一等入学之地,则是二十名!

中一等的入学之地,富庶、人口都逊色一些,读书人也少一些,自然名额要少一些。

大致在十二人左右。

小一等的入学之地,发展和人口更为逊色,读书人更少了,名额上自然更少。

大致在七八人左右,或许更少的五六人。

上一次大兴县籍参加考试的近四百人,最终录取二十五人,录取比例超过十五比一!

宛平稍微好一些。

老爹刚才所言的宛平科举好处便是在那里。

童试还好一些,若是秋闱乡试,竞争更加激烈了,所属直隶之地,又因直隶没有贡院,故而直隶乡试也是顺天府乡试。

顺天府麾下,县府众多,再加上往年的秀才们,一起争夺三年一次的举人名额。

顺天府的举人名额,一次才一百零几人,更少了!

“钟儿,你的学业水准,爹心中有数,达到生员秀才的标准,然而,还需要更好,更加优秀。”

“二十多人的入学名额。”

“钟儿,若然你要选择东城澄清坊,那么,你要答应爹一件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