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里下了一夜的雨。
乔雅南反应快,立刻让修成找了几个小伙伴挨家挨户的去通知,必须穿上木屐来作坊。这地儿都是泥巴路,一人一脚泥巴的往屋里带,这屋里就脏得不能用了。
院子里棚搭了起来,屋子也建好了,雕竹筒的老人被请进了屋,新来的三个学徒沾了师傅的光也跟着进屋练习。
天天重复同一个花样,三位师傅闭着眼睛都能雕出来,动作流畅飞快,尤其是知晓这些按个算钱后更是没人偷懒。
男子组现在谁也不闲,竹子得在下雪前多囤一些,拖回来了得弄成一截一截的泡上一泡,再给师傅们去雕花样。铺子开张十天,哪天都是天不亮就由乔昌盛赶着马车去县里送货,赶在城门开的那一刻进城送到铺子里。
每天都在增长的量让作坊所有人干劲十足,累是累了点,可知道这钱以后他们都多拿一份就开心,从没有这么有奔头过!
只是有些事,只靠着干劲也做不到。
“卖的量和做的量持平了,没有一点多的。”一段时间历练下来卫兰婶子说话利索多了,想问题也主动了许多:“同村的量倒还好,每天差不多稳定在两百斤左右,铺子那量不得了,每天这么个涨法,我们都要供不上了。”
乔雅南料到了这买卖好做,可没想到这么好卖,第一天各家冲着怀信的面子来买了,再加上好奇尝尝味的,那天也就售出一百斤不到,毕竟大户人家也就有数的那些。
后面本以为会有个回落,渐渐的才能靠口碑上涨,没想到根本就没给回落的机会,第二天照样送一百斤过去,午时松叔就让铺子里的小子租马车回来要货了,赶紧又送了一百斤过去。
到今天第十天,早上送了五百二十斤过去,再这么增涨下去,不止是货供不上,马车也不够用了。
也不是没考虑过别的方式,比如直接在铺子里做,要多少做多少,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。可想了想她就放弃了,作坊才做起来不久,人心凝结得还远远不够,这时候不能让铺子独立出去。而且量上管不到就容易出问题,还是得掌在作坊才行,配送麻烦一点也没办法,谁让这地方路不好走,交通工具也不行呢?
只是想一想坐马车的痛苦乔雅南就觉得**疼,她真不爱坐那玩意儿,和她体验过的拖拉机差不多的磨臀。
看她不说话,卫兰和二婶娘对望一眼,这事把最有主意的人也难住了?
这么想着,二婶娘就有点着急了:“是不是可以借他兴叔家的灶房先用一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