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一十八章 倭国乱不乱,我袁彬说了算!(2 / 5)

流则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,冷暖自适。

而在冷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,海上就会弥漫出无边无际的大雾来,经年不散,比如在倭国西侧的鲸海,在倭国南侧数千里外的东洋内,都有这样的雾气迷茫经年不散之地,也被称为海瘴。

遇海瘴则如入绝地,无法辨别方向,成为海上的孤魂野鬼,船只如同漂流鸭一样,随风飘摇,直到触礁沉底。….当然海瘴这东西,只有一人曾经只身闯过还全身而退,那就是大明最自由的那个男人,三皇子他外公唐兴。

袁彬走出了殿守阁,这处位于堺城本丸的五层高的阁楼,比银阁寺更加恢弘大气,在经过了一番修整之后,显得更加金碧辉煌,琉璃瓦在阳光下发散着璀璨而绚烂的光辉。

袁彬骑上了马匹,为了照顾骑术不佳的李秉,众人的速度并不是很快,而是慢慢踱步在这繁华的堺城港之内。

堺城港,也是大明海外市舶司的治所之一,随着大明海贸的繁华,这里愈加繁华了起来。

袁彬的悍勇整个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毕竟能够千里不留行,杀人于千里之外,还能全身而退。

在山野袁公方的势力还没有扩展到安艺国之前,袁彬已经千里突袭,到石见银山抓了大明的罪人,孔府余孽。

因为袁彬的悍勇,让各个大名、守护代们,不敢进犯,而随着细川胜元的败北,堺城港这个最繁华的港口被让渡到了袁彬的手中之后,山野袁公方治下,越发安定了下来。

**上的安定,带来了经济的稳定、快速的发展,环濑户内海正如雨后春笋一样繁荣起来。

堺城港在袁彬接手后,在陈福寅的规划下,进行了一次整修,历时三年之久,街道变得开阔之余,还多了水道,防止夏日内涝,而街道的两旁栽种了行道树,这座石头城也显得绿意盎然。

街道两边是各种居酒屋,仅仅在堺城的范围内,居酒屋就超过了五千余家,仅仅一年时间,整个堺城的往来豪客们,要消耗掉超过九十万樽的酒,而四斗为一樽,为了满足堺城酒的需求,每年酿酒的粮食,可养活十数万。

堺城为美酒醉倒,京都为服装折服,就是当下倭国的局面,都和大明有密切相关的联系。

在陈福寅的一系列“生类怜悯令”的政策下,这五千家居酒屋,缩小了近一半的规模。

生类怜悯令,是陈福寅让倭国农民安居乐业的一系列政令,其中包括了酗酒闹事禁令、夜间禁止营业、居酒屋征收运上金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去限制酒量的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