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开拓性了吗?(2 / 6)

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差不多,事实也是如此。

灭门知府,破家县令。

县令,几乎就是一县的主宰,手持印绶就任地方,拿着朝廷的大义,牟自己的私利。

胡濙非常肯定的说道:“大明尚奢之风浓厚,几乎都是从仕林之中传递到了百姓之间,并且形成了极为强劲的风力,这显然是世风日下的标志之一。”

“从官吏出发,禁奢倡简,臣以为是非常有必要的。”

朱祁钰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禁私欲的话,很容易变成了为了平倭禁海,越禁倭患越重。禁私欲是不是也会如此?这是朕担忧的问题。”

“陛下英明。”胡濙赶忙说道。

陛下走的路数看似是大开大合,但很多时候,任何一个小的政令,都是三思而后行。

杨洪和金濂走的时候,都表达过一个相同的观点,那就是大明有这样的君主,是大明的幸运。

三思而后行,是任何一个政令在推行之初和推行之时,都必须要考虑的问题。

国家之制这方面,于谦非常擅长,他立刻说道:“日日新,苟日新,又日新。”

“任何一个政令都不可能一成不变,在探索中,不断的纠正,才是一条政令应该有的模样。”M.

“陛下的钱法,从一开始的银币,到后来的景泰通宝,再到宝源局纳储,再到现在的设银院,掌兵仗局、宝源局和宝钞局,这都是政令的不断改变。”

“陛下的农庄法从最开始的集体农庄,到现在也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形成了以官田为农庄法主体,民田为辅的局面。”

“官厂亦是如此。”

“制定详细的标准去禁奢很有必要,这个尺度在制定之初应当以严苛为准,待到风气稍善,可适当放开。”

朱祁钰这才点了点头说道:“那么这件事就交给于少保去制定吧。”

“臣领旨。”于谦俯首领命,他是百官之首,执牛耳者,自然他去制定这个标准。

于谦并不打算用自己的标准去约束所有的臣工,那过于严苛了。

一个严苛到无人去遵守的制度,等于没有制定制度,于谦对此非常清楚。

限奢令,是戥头案的历史教训之一。

朱祁钰又陷入了一天的忙碌之中,他处理着许多的奏疏。

比如辽东总兵官范广上奏说安置逃难的鞑靼人;

比如陕西、山西部分地区发生了旱灾、蝗灾,需要调拨粮食去镇抚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