恰好,苏轼家中新修的亭子刚刚落成,遂命名喜雨亭,还颇高兴地写下了《喜雨亭记》:
······
既而弥月不雨,民方以为忧。越三月,乙卯乃雨,甲子又雨,民以为未足。丁卯大雨,三日乃止。官吏相与庆于庭,商贾相与歌于市,农夫相与忭于野,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,而吾亭适成。M.
于是举酒于亭上,以属客而告之,曰:“五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五日不雨则无麦。”“十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十日不雨则无禾。”“无麦无禾,岁且荐饥,狱讼繁兴,而盗贼滋炽。则吾与二三子,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,其可得耶?今天不遗斯民,始旱而赐之以雨。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,皆雨之赐也。其又可忘耶?”
······
虽然旱情缓解,但稻谷抽穗已经错过了最佳时节,欠收已成定局。
风调雨顺之年,百姓上交了粮食尚且要饿肚子,何况欠收的年岁?
就在苏轼担忧的时候,韩世英却出现在了苏家。
苏轼盯着韩世英目不转睛,他和家中消失的小石头颇有几分相似。
韩世英道:“大人,您看在下是否眼熟?”
苏轼道:“莫非你认识小石头?”
韩世英道:“大人揣测的没错,我就是小石头。这一次是受三郎所托,给大人送些东西过来。”
苏轼又惊又喜:“子由找到你了?”
“是的。我叫韩世英,如今是三郎的马前卒。大人有事尽管吩咐。”
苏轼道:“世英,你远道而来,咱们又是多年未见,来来来,我咱们出去喝几杯叙叙旧!你也不用叫我大人,唤我二郎或者哥哥都成!”
韩世英婉拒道:“哥哥,你难道不看看三郎送您什么么?”
苏轼看着韩世英身后,只得两个随从:“东西在何处?”
韩世英回答:“物品太多,现下都在城外。只请哥哥同我前去,看看如何安置。”
此时,王弗和任妈妈也在一旁,都吃惊不已。
任妈妈道:“小石头,果真是你!”
韩世英拱手道:“妈妈好久不见!还记得小时候您时常给我干果子吃。”
任妈妈慈爱地捏了捏韩世英的脸颊,眼中含泪:“我们都以为你没了。没想到你还好好活着,还长得这么高这么壮。”
韩世英安抚道:“妈妈别哭,我这不是好好站在您面前么?”
“妈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