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文周作为江南利益集团中的一员,自然是不会妥协于皇帝的。
虽然他们在朝中势力大减,可在这种利益一致的事情面前,大家都是能分的清的。
所以他这一席话,也是很快就得到了响应。
“没错,就是要如此,我们与世宗斗过,与神宗斗过,尽皆取胜,难道今日会败不成?”
很快,这提议就得到了在场数十人的一致同意,很快就开始起草好了联名奏疏,呈交到了内阁。
首辅王象乾看到这所谓的联名奏疏,也是很聪明的没有去管。
以自己年老气弱为由,将此事交于了徐光启和王在晋。
他们两个作为皇帝坚定的拥护者,自然是不会站在文官们那边的。
可这事他们也不敢擅自处置,一番合计后,决定拿着奏疏去乾清宫觐见皇帝。
>朱由校一直关注着外廷之事,他非常清楚,就他这百分之二百的暴击打出去,文官们肯定接手不了,必然炸毛。
当看到这不过区区几十人名字的联名请辞奏疏,他也没有感到丝毫意外。
“朝廷没事的时候,一个个的都是削尖了脑袋要当官。”
“拉朋结党,狼狈为奸,各种明争暗斗,拼了的命的想要往上爬。”
“现在一有点事,就要搞所谓的请辞,这是逼宫还是威胁啊?”
“现在已经是天启二年了,不是嘉靖年,也不是万历年。”
“在朕这里搞这一套,朕可不会妥协,他们越是这样,就证明朕的方向是对的。”
“既然都不想当这个官了,那朕也不强人所难,全部准了。”
“另外,从今天开始,凡是上疏请辞的,全部准了,你们不必在请示于朕。”
“他们这些一无是处的奏疏,朕也懒得看,别污了朕的眼睛。”
皇帝这么干脆,实在是出乎徐光启和王在晋两人的预料。
皇帝的性格如此,徐光启觉得有必要劝谏一下,不能这么任性,否则朝廷不久瘫痪了嘛?
“陛下,百官联名请辞,若是全都准了,那朝廷岂不是成了百事,两京十三省之军政大事,如何处理?”
“这还不简单,朕在继位之初,就已经让魏广微,着手整顿教育,兴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