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三七章 子夏为师(1 / 3)

“大王,其二者乃司吏府。我国事六府,司吏府乃行举荐、考教、监察、任命臣子之事,可如今司吏府立下时日不短,除过我郢都考教臣子外,便再无建树,也未曾向大王举荐任何贤才,形容虚设也。”

“臣深知我楚国政事,也明白若推行国事一府,将面临诸多难事,可依照由易入难之举,臣以为我司吏府下,也该设下一司,于我楚国上下,行司吏之事。”

的确是如屈原所云,司吏府乃是形容虚设,时间一久,楚国群臣都以为楚国没有这样一个部门。

“那令尹之策呢?”

屈原似乎是早有准备,只见他直接说道:“大王行户籍令,乃为我楚国庶民登记造册,不缺税赋,不若就在我司吏府下,设官门司,为我楚国重臣登记造册,何人、何氏族、出身何地、所学为何、在何地为官、有何功,有何过,尽皆是记载清清楚楚。”

“有了此策,一则可便于大王知晓我楚国官吏几何,贤才几何;二则可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;三则也可招募英才,让合适之人做擅长之事。臣之以为我楚国每一郡之地,每一县之地,都需得官门司,层层递进,不受县府郡府所制,只遵国府之令。”

屈原说罢,熊横细细想起来。

这件事他也不是没有想过,初期以登记造册,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档案,来评定官吏的升调,也是一种监察制度。

当时是考虑到若是逼得太紧,遭到楚国各氏族的反对,难以执行下去,但若只是登记造册的话,还是能说得通的。

看来屈原已经是将熊横国事六府加上各司的策略,都弄明白了。

“此事,令尹要与司徒商议。”

“大王之担心群臣反对?”屈原问话道。

“自然是如此,天下之事,皆在于名,正所谓名正言顺是也,让令尹与司徒商议,便是为这名也。”

屈原露出不解:“大王是说?”

“嘿嘿,若是给群臣登记造册,他们必然会多想,认为是寡人想要掌握他们,可若是说登记造册,是为了拟定群臣为官俸禄,以免将来出错,如此一来,纵然有反对,那也只能是少数了!”

掌握楚国钱财着,乃司徒府也。

若是这官门司挂着司徒府的名号,群臣自然也就能多信上几分。

身为楚国,熊横深知他做不到让楚国所有的臣子都不反对,但只需要让多数臣子都接受,也就足够了。

经此提醒,屈原也是明白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