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底。
新厂区的四条生产线铺设调试完成。
与此同时,足足600多名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也宣告结束。
六条生产线开足马力,日夜生产,使得辣条的日产量达到了180吨。
随着辣条铺货到多个省份。
嘉恒辣条的广告,出现在了全国性的媒体,以及多个省份的省级媒体上。
在当前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环境下,嘉恒辣条一路大杀四方,在各地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销售成绩。
待到12月下旬,便达到了产销均衡。
每天180吨的货物,源源不断地销往十几个省份,其中七八个省份属于重点销售地区,销量达到了总销量的80%以上。
其他省份,则还需要产量进一步提升后,深耕下沉市场。
其实,嘉衡食品的辣条产量,目前来说已经挺高了。
每天180吨,意味着年产量高达六万多吨。
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。
不过,实在是架不住国内的辣条市场太过于庞大。
何玉衡隐约记得一个统计数据,大概在2020年前后,国内两大辣条巨头某龙和某某王子的年销量之和就达到了40万吨左右。
全国的辣条市场,则要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得多。
虽然当前的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水平,都远不及三十多年后。
但考虑到当前的零食市场的竞争品也寥寥无几,所以何玉衡判断,当前全国的辣条年消费量,应该在15—20万吨左右。
当前的产量和销售范围,也从侧面印证了他的判断。
即便后续肯定会有竞争对手出现,他们嘉衡食品不可能坐拥全部市场,但凭借着目前的巨大优势,完全可以把50%甚至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当做目标。
这就意味着,他们的产量,应该还可以再提高近一倍,达到年产量10吨以上!
正好,12月底,姜卫国将带队前来视察。
到时候,可以向领导请示,再承包一百余亩土地,增设4—5条生产线。
当然,最理想的情况是,一次性承包几百亩土地,以便于公司将来增加其他产品。
12月30日,1986年的倒数第二天。
一支由几辆小汽车和几辆中巴车组成的车队,停在了嘉衡食品门前。
车上的人陆续下车。
为首的人,正是姜卫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