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8章(1 / 4)

有些人,的确是可以共患难,但不可以同富贵的。

晋文公重耳,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,与齐桓公并称“齐桓晋文”。晋文公初为公子,谦虚而好学,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。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、才能出众的朋友:赵衰、狐偃、贾佗、先轸、魏犨。

献公二十一年,深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预谋要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,便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无奈,深感天地间无立足之地,便上吊自尽。骊姬又开始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,到了这个危急的时刻,狐偃出场了。他早就对骊姬这个女人注意了,认识到当前的局势对重耳不利。就算晋献公不杀重耳和夷吾,但只要在国都呆着,就难逃骊姬毒手,看来还是走为上策,就给两个外甥出主意:请命由重耳守蒲城、夷吾守屈城。于是,他就同狐毛、赵衰、先轸、贾佗、魏犨等人护送公子重耳到了蒲城暂避。

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,认定他们有阴谋,于是就派人去讨伐重耳,重耳带着自己的这几个才能出众的手下,开始了流亡生涯。

后来经历千辛万苦流亡生涯十九年,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得以回国而立,即将苦尽甘来之时,有一个人却陷入焦虑之中,这个人就是狐偃。狐偃心想,公子重耳这次得到秦国与国内势力的支持,夺回君位是不成问题了,但是鸟尽弓藏、兔死狗烹,他们这些跟随重耳流浪了十九年的谋士们,又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?特别是狐偃本人,多次得罪重耳,是在齐国的时候,设计将重耳灌醉后,强行带出齐国,以致于重耳醒来来操起武器要杀他,还扬言要吃了其肉以解恨。

现在,眼看重耳就要大功告成了,可是他们这些谋士的前程呢?是喜还是忧呢?狐偃决心对重耳做一次试探。行到黄河边时,他拿了一块宝玉献给重耳,然后说:“公子在外流亡十几年,这些时间里,我得罪公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,现在公子即将返回国内了,在下就此向公子辞别吧。”

重耳这十几年的流亡生涯也不是白过,经历那么多坎坷后,是何等的练达,听出狐偃话中有话,于是便回答道:“我与诸位同苦共难,如果不能同一条心,那么请以此河水作证。”说罢把宝玉扔到河中,表示自己绝不是忘恩负义之人。重耳这一扔,也扔掉了狐偃心中的忧虑。

重耳即位后,重赏厚待跟随自己逃亡的随从,推举贤良,宣扬德教励精图治,称霸诸侯。

重耳是一个可以共患难,可以共富贵的贤德之人,而春秋时期另外的君王,却不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