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玉儿和顺治的脑袋,是开春时送来的,同时抵京的还有详细战报。
骑兵师和独立团,一个逼着鞑子平民当炮灰,一个十抽一屠杀投降的鞑子。这两件事情,都严重违反军纪,但骑兵师和独立团,偏偏又立下了泼天大功!
庞春来、李邦华二人,在第一份捷报传来时,就已经开始请求告老还乡。
两请两辞,只差第三次,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参与议事。
李邦华说道:“兵部请求从重处理,但王廷臣和杨镇清大功在身,这二人将功抵罪便可。至于其他将士,当赏还是得赏,不能让他们寒心。”
即将离开朝堂的庞春来,破天荒反驳李邦华,他语气强硬道:“王廷臣和杨镇清,该当大赏!鞑子,蛮夷也,畏威而不怀德。今日善待,明日又叛,杀得越多越好!”
说着说着,庞春来就站起来,激动道:“王廷臣率骑兵师,数百里奔袭,不但全歼鞑子精锐,还堵住了鞑子在北边的退路。杨镇清率领数千人,接连攻克堡垒不说,又领千余人翻山奇袭,听说攻城时都有士卒饿晕了,最终竟然克复建州这个鞑子伪都。如此良将,千载难逢,理当封侯!”
李邦华很想驳斥,理由是既然定了军规,自然就要按规矩办事。
可庞春来这个首辅,一向和和气气,只要李邦华发言,就基本不会再反对。这种长期释放的善意,让李邦华欠了无数人情,现在大家都要离开了,又何必再闹得不愉快?
李邦华默不作声,但还是带着期盼的眼神看向赵瀚。
赵瀚仿佛思考道:“有功必赏,有过必罚。杨镇清奇袭鞑子伪都有大功,封建州侯。但他擅**俘,虽事出有因,但也不能不罚。解除其兵权,罢其一切军职,勒令其立即回京,在金陵武备学校担任老师。”
庞春来和李邦华对视一眼,不再有争议了。
封侯是应有之事,如此才能鼓励三军将士奋勇杀敌。解除军职,也算一个很重的处罚,可以维持军规的威严。
至于回京当老师,可以算惩罚,也可以算变相重用,具体要看皇帝今后怎么搞。
如今,武备学校一共四所,分别在南京、成都、南昌和北平,今后还打算在西安建一所。
武备学校的生源,一是表现好的中低层军官,二是立下大功的普通士兵,三是成绩比较优秀,却又不能公费上大学的中学毕业生。
军校学生毕业之后,本来就是军人的,立即原地升官。如果是中学生读完军校,到了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