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3章 空战(2 / 11)

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4516 字 10个月前

,天下子民,亦是王者之民。”

“更何况,以国齐义,一日而白,汤、武是也。汤以亳,武王以鄗,皆百里之地也,天下为一,诸侯为臣,通达之属,莫不从服,无它故焉,以济义矣,是所谓义立而王也.义之所在,王之所在,仅此而已。”

听着对方滴水不漏的回答,张宇初不知不觉间跪坐的笔直了起来。

“这曹端果然不简单。”

台下的姚广孝看着这一幕,也是微微有些赞叹。

张宇初如此刁钻的难题,曹端竟然在短时间内就想出了极佳的解法,这般才思,这般临场有静气,委实难得。

这里便是说,曹端的解法,是将孟子和荀子的理论,以近乎完美的方式缝合在了一起。

前一段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上》,指的是王道治国是能与天地同流的大而化之,而霸道治国则是小修小补,后一段出自《荀子·王霸篇》,指的是荀子所主张的“义立而王”,事实上孟子与荀子界定王道的区别确实不大,其本质原因是在原始儒家的理论里,君主治理国家是需要依托于某种**理念的,而王道选择的“德行”、“仁义”,作为一种性质偏“软”的**理念,能够长久地、如同不息川流一般调理百姓的怨愤,这才是更加长久的统治方式。

曹端以此为出发点,先解释了王道不在治理国家范围的大小,从根本上否定了张宇初的设问陷阱的前提,随后指出了“义之所在,王之所在”,避开了关于永乐帝相关问题的直接回答。

至于永乐帝到底有没有“义”,你自己判断,伱不是最擅长“俺寻思”吗?反正我是不会正面回答的。

回合主动权现在来到了曹端的手里,曹端当然知道要避开关于任何可能涉及到心性的雷区,新的心学到底如何破解,他一时半会也没想明白,既然想不明白,那就干脆不碰。

那么,不从帝王私心之类的地方着手,又该怎么进攻呢? 曹端思忖片刻,缓缓说道:“王道者,求仁矣,仁之所在,在德不在力。”

这句话乍听很普通,但仔细咀嚼却别有深意,之前说过,孟子和荀子都认为王霸道的终点都是“仁”,但曹端给出的命题是,王霸道的实行方式是不一样的。

曹端的解题思路就相当于:

王道→仁→德 霸道→仁→力 由此,将王霸之辩,通过“仁”这个中介,转变为了“德力之辩”。

德行和武力,就完全不涉及到心性了,因为这两者,都是被施加者对施加者的主观评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