么样,知道的是诸夏能够称为帝国的王朝,无一例外都是控制住西域。
所以,那些没有将西域控制在手的王朝,基本都称不得“帝国”二字。这种说法或许对大萌有点不友好,然而却是一种事实,要不然强汉盛唐的说法也不会那么深得人心了。
至于“我大清”和元朝一样控制西域,一来是世界格局变化,再来就是一个年代距离太近,最主要的是有个不能说的原因,极少数人认同“我大清”和元朝。
秦国的“雍”已经被原军夺占,以诸夏这边的规则几乎等同于秦国距离灭亡不远了。
那样理解的原因比较简单,一来是一国之都被占,再来就是宗庙皆落入敌手。
除非秦军能在短期内重新夺回都城,或是原国这边允许秦庭将埋骨于祖地的先祖遗骸迁走,否则就是哪怕秦君和秦国主力皆在,失去宗庙与先祖遗骸的秦国,秦庭的存在就是名不正言不顺。
“夺‘雍’仅是一步,务必夺占‘西垂’之地!”智瑶叫来狐解,非常严肃地进行敦促。
狐解是原国的大将军,以制度就是武将之首,哪怕这个大将军当得没有实权,事关征战肯定由狐解负责。
那个“西垂”才是秦人的发源地,向“雍”迁徙是秦人发达之后的事情,秦国好些先君是葬在“西垂”的。而将都城放在“雍”之前,秦人先后在“西垂”、“秦②”、“汧”、“平阳”设立过都城。
不要觉得秦国有过那么都城很奇怪,历史悠久的诸侯国,一般有过多个都城。迁徙都城有因为外敌逼迫的原因,再来就是住久了使得整座城池脏乱的正常迁徙,或是出于想要距离战略目标更近才选择的迁徙。
大半个国家的人都进入游牧状态,原国吞并秦国的过程注定不会完美。
接下来秦国是继续跟原国死磕,还是识相点进行迁徙,看秦庭的选择了。
看完奏报的智瑶,开始看起了密报。
智瑶优先看的还是事关战事的密报,看下来得知韩氏所部卖命作战,之前谋划不成的郁闷得到缓解。
其实这样也好,韩氏肯为国战卖命,好过损失在自相残杀之中。
后世的人看到智瑶是怎么来解决内患,不知道内情的前提下,只看到韩氏“幡然醒悟”的结果,一定会持赞扬的态度。
“该设立边军了……”智瑶心想。
智瑶不是想一茬做一茬。
原国的版图一直在扩大,没有大肆分封为前提,设立边军保证边疆的安全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