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7章 ‘《四库全书》卫士’(2 / 3)

伊碗炒饭 暖手宝宝 1183 字 2023-08-06

期,条件所限、时间紧迫,这个书库只停留在了图纸上,**最终决定购买现成房屋来解决存放问题。

于是,当时的教育部看中了张家祠堂。

张家祠堂地处贵阳市威清门外,有大小房屋数十间。

房屋结构和质量基本符合藏书要求,稍加修缮即可使用—也确实是当时最好的替补方案了。

据后来**出具的收据显示,购买张家祠堂房屋地皮,共花了“法币贰仟肆佰元整”。

之后,140箱《四库全书》和《古今图书集成》,以及当时图书馆原有的数万册馆藏古籍,一同装运入藏张家祠堂。

一起进去的,还有**指派的两位书籍保管员,资料记载这两人还是父子—他们住进张家祠堂,并着手重新清点。

可惜“好景”不长,日机突然空袭贵阳。

18架飞机呈品字形,从城东侵入市区,轮番轰炸最繁华的大十字商业区及周边地段。

而张家祠堂与轰炸地点的直线距离只有约2公里,古籍安全受到严重威胁。

当时图书馆的职员建议,把《四库全书》鳌山腰的地母洞里,桂州多山。

地母洞地处北郊,有茂盛的森林、坚固的溶洞,安全可靠。

经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,一致决定把《四库全书》和《古今图书集成》迁往地母洞。x33

因地母洞面积有限,只迁移《四库全书》,原本图书馆的的古籍仍存放张家祠堂。

贵阳多雨,“天无三日晴”,实在不算是藏书的好气候。

于是,在把《四库全书》迁到地母洞之前,为了防潮,人们在洞内筑起了石头铺叠柱脚,上面搭起木板,下放置石灰去潮。

在台上靠近洞顶的地方,建了一座斜形瓦棚,用来遮滴水……

《四库全书》放入地母洞后,为了方便看守的职员、工役和警卫住宿,还在洞口附近建了3间草房。

当时因为还是担心《四库全书》潮湿受损,一度商议运往抗战时期迁至遵义湄潭县的浙江大学托管。

为此,当时有人开了几箱书后,没有发现潮湿霉烂。

又见阳光可自洞口普照全部书箱。

地母洞又有防空优势,在这里很难找到替代地点。

于是,当时的保管员详叙藏书实况,汇报古籍未潮湿,不必迁移,但应经常检查的记录。

就这样,《四库全书》在地母洞中安然无恙地保存了5年8个月之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