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薯粉作坊的利润相对于乔玉的另外几个生意,着实微薄得可怜。
利润最大的自然是百货店,除了一些为了扶持本土厂子,还有掩人耳目的货物之外,其余的大多都是她从现代淘回来的半新不旧的处理货。
几乎等于零成本,纯利润。
其次就是土鸡和鸡蛋了,在这里几分钱一个的鸡蛋,去现代零卖都能卖个一两块,在周姐的“送礼佳品”的包装之下,更是能摇身一变,卖个三四块钱甚至更多。
最后还是菜干和新鲜蔬菜的生意,这个虽然单个利润不高,但是架不住现在全村的男女老少一到季节就晒菜干。m.bīQikμ.ИěΤ
一斤菜干甭管是一毛钱还是两毛钱,反正对于蔬菜旺季根本吃不完的农民来说,那都是捎带手的事儿,一个夏天,光家里六七十的老人都能晒一两百斤出来。
而新鲜蔬菜乔玉的收购价一般在一分左右,贵点儿的也不过一分五、两分这样,去现代都是七八块钱起的有机蔬菜。
综合算下来,利润也不低。
但这些都跟现代有关系,是乔玉利用了两个时代的物资品类和价格的差异在挣钱。
唯有红薯粉作坊,是彻彻底底属于老家,属于她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产业。
所以即便红薯粉的利润对她而言算得上是微薄可怜,但乔玉却把最多的精力放在了作坊里。
现在能有朱教授带队帮她进行实验试行,乔玉求之不得呢。
她始终不想成为一个靠倒卖东西挣钱的二道贩子,还是希望能有一些真正意义上她做出来的东西。
在朱教授生怕乔玉反悔的时候,乔玉也生怕朱教授那边又找了别的民营私营小厂。
她上完课之后,都没回去,直接在县里四处找同学、找商会的那些人帮忙,愣是又买了一套红薯粉作坊用得上的研磨机、烘干机的设备。
这次没有捡上漏,几乎算是原价买的。
还好乔玉上学之后认识了许多在县城工商业的同学,同学帮忙,人家还是给打了个折。
只是打完折之后,这设备也不便宜。
在这个人工比机器便宜太多太多,机器比人重要得多的年代,一台设备也要上千块。
一套设备配齐,乔玉的存款直接下去三千五。
“幸好当时跟谢安童商量的是每个月捐五百……”乔玉心里暗道,“不然要是一口气捐了五千,现在手里还真有点儿紧巴。”
乔玉把设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