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再浪费时间的楚夕,很快又回到了火车站附近,心情不错的拿着自己的介绍信找了个看着档次不低的招待所。
她其实也想在这里留下一些痕迹。
她当然可以在空间里舒舒服服地过一晚,但是她不想那样,不想事事依赖空间。
这空间来的莫名,会不会也去的其妙?如果哪天空间突然消失了,她会不会变成一个无法生存的废物?
估计不会,但是肯定会痛苦不适很长时间。
而且,她挺喜欢现在这种感觉的,身临其境地、清醒地再过一遍七零年代,再过一遍人生。
经常待在空间里,她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,半年来她很多次自觉减少空间的使用,冬天太冷时就带着孩子进空间休息,但春天后就开始在房子里睡觉了。
这段时间她也就经常看看小石头时才进去看看,偶尔有机会也会把小石头带出来转转,虽然空间里很好很舒服,可确实没有人类,这样脱离了人群,很容易养成孩子自闭的性格。
京都的招待所还是比较上档次的,环境整洁,房间布局堪称完美,服务周到,完全看不到小地方百货大楼亦或者供销社售货员的颐指气使,让人无比舒心。x33
洁白的窗帘、黄色灯罩的台灯、木质的地板……
给人营造了一种家的感觉,无论大局到细微处都是那么无懈可击,住的也很舒服,不错。
居然还有单独的卫生间,这配置就高了。
再加上那洁白的陶瓷马桶,楚夕不知道有多久没有用过这玩意了。
这东西可是解决了人们的五谷轮回啊,虽然不起眼,但日常用处很大。
马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,当时的马桶叫虎子,是皇帝专用的,传说是玉制的。
由专门服侍皇帝的太监抱着,以备皇帝随时方便之用。
后来到了唐朝,因为皇帝家族中有个人叫李虎,为了避讳,就把虎子改名为兽子或者马子。
再之后,在流传中,就演化成了马桶的称呼。
《西京杂记》上说,汉朝宫廷用玉制成“虎子”,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,以备皇上随时方便。
这种“虎子”,就是后人称作便器、便壶的专门用具,也是马桶的前身。
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,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。
六十年代抽水马桶才开始在欧美盛行,后来传到小本子和泡菜国等亚洲国家。